来源:简单网校
发布时间:2016-04-13
高考的遗憾莫过于实有的知识水平未能充分发挥出来,致使十几年的辛劳毁与两小时的“经验不足”。高考答题与平时做题也有一些本质上的区别,首先是竞争性的,水平发挥得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生的格局;其次,高考有时间的限定性,要在2个小时内力争多得分;最后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看谁的心理素质更好、更积极、更沉着。应该知道这里不仅有数学问题还有临场的考试方法与技巧,总结阅卷老师和应考学生的经验,在这里我提供一些正常应考,乃至超水平发挥的艺术,唯愿为同学们的高考提供微微有益的帮助,也许对其他学科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考前提前进入“角色”
像运动员先做准备运动一样,像演员提前酝酿感情,考生也应提前进入“角色”,把最佳竞技状态带进考场。
1、考前调整,保持静息
强化训练最迟应在五月底结束,留下一段自由支配的时间(最好有半个月)让考生进入相对静息状态,保持情绪稳定,降低学习难度,增加睡眠时间,进行轻微活动,熟悉考试细则,作好物质准备。在一种宁静的气氛中,主要进行一些识记性的复习工作(勿做偏题、怪题、难题)。比如回想学科的整体结构,记忆其中的重点内容与公式,熟记常用的数学基本思想、基本方法与解题技巧。发现缺漏,也应从容不迫地记下来,翻阅教材和笔记求得解决。
“静能生慧”,经过紧张的强化训练之后,让大脑放松是记忆恢复的最佳选择,许多发明都在“脑风暴”之后的冷却期出现,临考前必要的休息,看似失去,实为获得。
再说,高考是很激烈、很艰苦的脑力劳动,能量消耗很大,靠当天的营养补充是不够的,需要提前加以储备。由于入静改善了大脑和全身的生理功能,能量积蓄较多,就为提高智力活动的效率准备了良好的心理条件和物质基础。
考前一两周,考生还应进行生物钟的调整,将作息时间安排得与高考同步,使得正式考试时,思维自动进入工作状态。
相反,考前不能进入静息状态,还做难题,还熬夜,会带来精神的过度紧张和体力的过度疲劳。
2、熟悉考场、列出清单
如果考场不是设在本校,考生一定要亲临考场熟悉情况,一方面可以消除考试时的“新异刺激”,另一方面也能“以防万一”。
临考当天应有充足的睡眠,并吃好清淡的早餐,出门前可按清单带齐应用工具:准考证、钢笔(吸饱水)、手表、圆珠笔、2B铅笔、橡皮、圆规、三角板、小毛巾等。
3、开始活动、进入“角色”
考试当天,应提前半小时到达考区,一方面防止路上出意外、另一方面可以稳定情绪,让细胞开始简单的数学活动,让大脑进入单一的数学情景。经验表明,“过电影”的成功顺利,互问互答的愉快轻松,不仅能转移考前的焦虑,而且有助于把最佳竞技状态带进考场。
二、考时迅速摸清“题情”
1、通览全卷。刚拿到试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不要匆忙作答,可先从头到尾、正面、反面浏览一遍,通览全卷不是“眼看手勿动”,一般可在不到十分钟完成四件事:(1)填卷首、看说明、三涂两写。(2)顺手解答、粗略分类。顺手解答那些一眼看得出结论的简单选择题、填空题,而只要解答出一两道题(称为热身运动),情绪就会迅速稳定下来,并且“旗开得胜”愉悦感还有一种增力作用,鼓舞我们去作更充分的发挥,同时,通览全卷也是克服“前面难题就攻不下,后面易题无暇顾及”的有效措施。(3)做到三个心中有数。对全卷一共几页,一共大小几道题心中有数,防止漏做题,发现漏印题;对每道题得几分心里有数,并粗略地分配一下各题的解答时间,既注重了每道题的少丢分,更注重全卷多得分;对学科体系的分量心中有数,即大致分一下哪些属代数题,哪些属三角题、哪些属立体几何题,哪些属解析几何题,为实施“先同后异”作准备。2、答题要领。一大二小三循环,一头一尾是两个小循环,各用十分钟左右,中间是一个大循环,用100 分钟。
在通览全卷过程中,先做简单题的第一遍解答是第一个小循环同时把情绪稳定下来,将思考推向高潮。
接下来的100分钟时最佳状态的发挥或收获果实的黄金季节,我们叫做答题的大循环。在此阶段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基本完成全卷,会做的都做了。在这个过程中要有全局意识,做整体把握,并执行“四先四后”“一慢一快”的方针。
1、四先四后相配合
1)、先易后难,进入解答时,就无需拘泥于从前到后的自然顺序,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特别是不能在低分值的题目上耽误时间过长;
2)、先熟后生
通览全卷,既可能看到有利的条件,也可能看到较多的不利因素。像去年数学高考试题偏难,我的一个平时成绩不错的学生只埋头做题,当碰到复数那道超纲题,后面又遇到两道较难的选择题时,一下方寸大乱,乃至思维受阻,后面所有大题本应会做的也发挥失常。而另一位平时不如她的同学抱着把我会做的争取准确率,难题尽可能解答,心态特别好,结果成绩下来仅一门数学就相差30分,总分也就差30分,那位同学进入太原市文科高考前20名。可见考场的发挥有多么重要。所以首先要会自我暗示:“我难他也难”,“要镇定,“不要紧张”,其次,可实施先熟后生的策略,就是说,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的题目,后攻那些题型、内容、甚至语言比较陌生的题目。从心理学的观点来说,这些题目容易产生亢奋,会使人情不自禁的进入境界,展开联想,促进转化,拾级提高。
3)、先高后低
“ 高”指高分题,“低”指低分题,特别是考试的后半段时间,更要注意解体的效率。比如(1)两道都会做的题目,应先做高分题,后做低分题,以减少时间不足的失分。(2)到了最后一二十分钟,也应对那些拿不下来的题目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的前提下的得分,事实证明,“大题拿小分”是个好主意。
当然“先高后低”要与“先易后难”结合起来,别不分难易,专挑高分题做,结果“高分题做不出来,低分题没时间做”
4)、先同后异
就是说,可考虑将同学科、同类型的题目集中处理,这些题目常常用到同样的数学思想、类似的思考方法,思考比较集中,方法或知识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转移得过急、过陡和过频。
2、一慢一块巧运筹
1)、审题要慢
题目本身是“怎样解这道题”的信息源,所以审题一定要逐字逐句看清楚,力求从语法结构、逻辑关系、数学含义、答题形式、数据要求等各个方面真正看懂题意。只有细微的审题才能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这一步步要怕“慢”,成在审题、败在审题,审清题意等于解决了一半。
2)、答题要快
①首先,宏观上要有争分夺秒的速度意识,因为高考本身有时间限制,有速度要求。为了给解答题留下充裕的思考时间,每道选择题、填空题就应在一二分钟内完成,解决不了的不妨先跳过去;解答题中的容易题也不妨边想边写,节省草算时间。
②其次,具体到每一道题,一旦找到解题思路,书写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不要拖泥带水,就是要写出“得分点”,高考允许合理省略非关键性的步骤,演算过程可以省略。最后十分钟再将全卷从头到尾做第三次循环,主要是检查和实施“分段得分”。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都不可能在第二个循环中答对答全所有的试题,因此,要对那些答不对或答不全的问题进行技术性的处理,即使做完的题目也要复查,这是超水平得分的不可缺少的步骤。
相关链接:
课程 文章 问答 资讯 评论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