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大网校
发布时间:2019-10-29
§6.1 出版社经营管理概述
一、经营管理的含义(P175)
【经营管理】是出版社根据党和国家的出版方针,适应消费者需要和出版物市场的变化,采取相应对策,以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筹划、配置资源,组织出版物生产与销售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我国出版社的经营管理,既有一般企业的共同性,又有意识形态方面的特殊性;既要在党和国家出版方针的指导下,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又必须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既要富有经营活力,又必须保证导向正确,坚持“两为”方向,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二、出版社经营的目标和决策(P176)
(一)经营目标:
经营目标是企业根据主、客观条件制定的希望达到的预期效果。【多出优质图书,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增强经济实力,是出版社经营的基本目标。】
出版社经营目标体系主要包括:7个
1、社会效益:采取积极的措施,传承优秀文化,为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保持出版社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2、出书定位: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
3、合理的出书规模和结构:
①规模体现:目标期内的出书总品种数和总字数。规模合理是指为保质保量的出版这些图书而必须投入的生产力要与本出版社的生产能力相适应。
②出书结构:包括出书门类比例和门类中各个层次的比例(初版书、再版书以及重印书的比例,重点与一般图书的比例,各类图书盈利能力及其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这关系到出版社的品牌形象,是出版社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
4、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地位:
市场竞争地位指标:发行总码洋、销售总收入、目标市场占有率、出书质量等级、出版社评估等级
品牌形象地位:指出书的总体特色及其品位,市场竞争的优势领域、以及标志性、代表性的著名图书、著名作者等在读者中的形象地位。
5、盈利能力:利润率、资产保值增值率、销售利润率等指标表示。
6、发展速度:指标有:年出版量增长速度、经济效益提高速度、出版规模扩大的水平、产品开发和创新的水平、管理和技术能力优化的程度、员工工资和福利待遇提高的程度等。
7、人力资源开发:指标有:各类人员的合理结构比例、高水平专业人员的比例、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员工培训费用的投入、人员流动比例等。
(二)经营决策及其步骤(P178):为实现经营目标对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选择。
经营决策受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制约。外部环境有: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受其影响的图书市场环境;内部环境主要是自身的资源状况。
决策过程包括:确定目标、明确问题、找出原因、收集数据、提出方案、方案评价与选优、方案实施与监控七个步骤。
三、出版社管理的职能和种类(P179)
(一)管理的基本职能:领导职能 、组织职能 、计划职能、 控制职能,作用是协调集体活动以实现出版社经营目标。
(二)出版社管理的种类:
1、按管理范围划分:整体管理、具体环节管理、项目管理
2、按管理对象划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著作权事务管理、行政管理等
四、出版社管理机制(P181)
出版社管理机制:是指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而建立的内在运作方式。
(一)目标管理:是出版社围绕工作目标组织制订、实施相应规章的管理机制。
1.特点:使所有的部门和岗位都明确自己所应承担的目标责任,并围绕目标的实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内容:确定目标管理的工作方向、重点和预期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建立目标项目及其评价体系,组织目标管理的实施,对目标实施结果进行考核评价并相应的予以奖惩。
3.层次:3个层次
①宏观层次:以出版社为单位的目标管理。一般由出版社的上级主管部门设立指标体系。目前实行的主要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效益”的评估考核。社会效益指标主要由:办社方向、出书结构与质量、优秀图书比例、队伍建设与制度建设等方面构成;经济效益指标由:销售收入、利润、成本控制、净资产增值率、资产利润率、资金周转率、资产负债率等方面构成。
②中观层次:以部门为单位的。以整个出版社宏观目标的分解和结构优化为基础,并着眼于微观目标的最佳组合,主要在编辑、校对、出版以及发行等部门实行。
③微观层次:以个人或项目小组为单位的。主要在编辑、技术编辑、校对、发行业务员中采用。设定的目标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有一定激励力度。
(二)岗位责任管理:在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根据一个单位的整体目标和任务,细化各项工作任务,用制度的形式把它科学地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
1. 实施岗位责任制的关键是:科学、合理地定岗定员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
2. 岗位责任制的类型:
(1)以定量考核为主的制度:适用于发行和校对部门。(业务数量和质量评估)
(2)以职能考核为主的制度:适用于总编室、财务、人力资源、行政、后勤、信息资料等部门。(定性目标责任制)
(3)定性和定量考核结合的制度:适用于编辑和出版部门。
(三)项目管理:包括全过程管理和职能管理两方面。(P184)
1. 全过程管理:六个过程
①项目的计划与设计:任务包括确定项目名称与目标,项目组成员,初步确定出版项目计划,进行项目可行性调研。成果是形成:图书立项申请书。
②项目的计划审定:任务有确定项目及项目组,确认出版流程,确认出版详细计划和阶段目标,确定实施所需的基本条件等。成果是:选题论证书。
③项目的出版实施:任务有组织和协调人力和其他资源,组织和协调申报选题、签订合同、编辑加工整理、设计、校对、印刷、发行等一系列环节的任务与工作,激励项目团队完成既定的工作计划,按时按质出版图书。
④项目的控制分析:任务有制定标准,监督项目的实施情况,分析差异和问题,采取纠偏措施等管理活动。
⑤项目的总结:任务有出版项目移交准备工作,出版项目完成总结和出版项目文件整理与移交等。还要收集反馈信息。
⑥项目的效益评估与结算。
2. 职能管理:9个方面
①项目的综合集成管理:包括制订图书项目的集成计划及计划需要变更时的控制程序。
②范围∽:包括图书出版、营销工作所包括的各项工作的确定、实施和核实,并将计划分解成阶段目标按照集成管理的要求去控制,管理好图书出版各个环节范围的变动。
③时间∽:包括决定出版活动顺序,制定可以完成图书出版进度计划并进行时间控制,保证图书出版按时完成。
④成本∽:包括确定出版项目需要投入的资源种类;项目资源投入的数量和时间,制定项目资源供应计划的项目成本管理活动;为项目各项具体工作分配和确定预算与费用定额;通过费用管理,将成本控制在计划和预算范围内。管理工具有:费用估算技术、曲线法、生命周期费用分析技术和预算技术等。
⑤质量∽:包括确定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和为此所做的工作计划和安排;对各种结果进行监督,检验是否符合有关的质量标准,并设法消除那些造成不良后果的原因;在图书组稿、编辑、印制、发行过程中严把质量关,以使项目能够达到有关的质量标准。管理工具有:质量标准控制技术、基准点法、流程图表等。
⑥人力资源∽:包括采取内外部招聘的方式确定项目组成员并分配工作,努力提高 项目管理班子作为一个集体发挥作用的能力;选取适当的管理模式,提高项目组的运行效率。
⑦沟通∽:包括协调策划、审读、编辑加工、发行等项目参与者对于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明确信息的内容以及交流的方式,理清出版社、著作权人、合作方和读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方式。
⑧风险∽:包括风险识别;量化;回避。
⑨采购∽:包括明确图书生产时间,需要采购的材料及采购方式,编制详细可行的项目采购询价、订货、签订合同的计划并一一实施,确保采购的各种资源能够在需要的时间到位并符合要求。
(四)不同管理机制之间的关系:
岗位责任管理和目标管理是目前出版社管理两种基本机制,项目管理是正在兴起的新的管理机制。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目标管理确定工作努力的方向和实现目标的原则,强调的是工作的目标和预期的效果。岗位责任管理为实现目标提供保证,强调的是员工在本岗位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目标管理着眼于出版社整体工作,岗位责任管理是将目标落实到人,是目标管理的分解和细化。对个人而言,岗位责任与其应达到的目标又是一个整体。
项目管理是采用新管理模式对重点出版项目的全程、全方位管理。
对于管理者来说,实施目标、项目或岗位责任管理,目的都是为了明确出版工作的规范和要求,使各项实际工作尽量不出现偏差,以保证生产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6.2 出版社计划管理
课程 文章 问答 资讯 评论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