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二》的学习与备考,要牢固树立"以教材为主"的思想,坚持"精读教材、吃透例题、强化练习、善于总结",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正所谓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一)精读教材
《税法(Ⅱ)》试题以考试大纲为线索,以教材中的知识点为考核内容,考生学习时必须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精心研读教材的基本内容,熟练掌握教材中涉及的各项政策法规,是《税法(Ⅱ)》学习的最基本方法。
例如,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等限额税前扣除项目的纳税调整,"销售(营业)收入" 的准确计算是关键。考生容易受到企业所得税的一般收入分类的影响,经常直接按照"主营业务收入"中的"销售商品收入"为基数,确定限额税前扣除项目的可扣除金额,而忽略其他收入项目,导致纳税调整金额计算错误。有会计基础的考生,容易理解"销售(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但易忽略"视同销售收入"。
考生只有通过精读教材,前后联系,研读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填报说明,方可准确获知"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视同销售收入";而"主营业务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建造合同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其他"等5类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包括"销售材料收入""出租固定资产收入""出租无形资产收入""出租包装物和商品收入""其他"等5类收入。唯有此,考生才能迅速归集、正确计算"销售(营业)收入",避免漏项,提高解题速度。
(二)吃透例题
《税法二》中每个章节都配有例题,每道例题都集中反映了对应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认真分析、反复验算,吃透例题有助于考生突破难点,准确适用税收制度。教材例题看似简单,但能把多个例题综合起来就是较难的大题了。
教材的企业所得税共设计了4道例题,例1是企业重组中,收到非股权支付对价的重组方资产转让所得的计算方法;例2和例3是居民企业主要项目的纳税调整和应纳企业所得税额计算;例4是居民企业境外投资所得已纳税额的限额扣除。国际税收部分有居民企业境外投资所得已纳税额间接抵免的例题。如果把这些例题集合到一个企业的某个纳税年度,将变成一道大综合题。考生只有对教材中的这些例题,进行反复演练测算,才能在考试中避免思路不清、挂一漏万。考生也可以将其他章节的例题综合至一个企业,加深对税种与税种之间关系的理解,可以从整体把握我国税制的综合影响。
(三)强化练习
精读教材要结合习题练习,发现自己的学习漏洞,找准努力方向,提高解题速度,以适应《税法(Ⅱ)》中计算题较多的实况。增加考试真题练习,增强实战效果。
考生在精读完每一章后,应做一些练习题。通过练习题,可以发现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是否有遗漏,对法规的理解是否准确,及时查漏补缺。通过练习题,还可以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提高解题技巧。
历年真题的练习不容忽视,考生在章节练习做完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做几套以前年度考试的真题。通过真题练习,考生可知悉考试重点,发现各税种的难点,还可检阅自己的答题速度,以便妥善安排考试时间。
(四)善于总结
《税法二》知识点多,内容繁杂,精读教材和强化练习过程中,考生要善于总结各个税种的特点、区别和联系,认真总结,才能化繁为简,便于识记、理解和应用,提高复习效率。
对于练习中经常做错的题目,考生务必要通过认真剖析,找出症结所在,做到能举一反三。唯有此方可做到心中有数,巩固学习成果,获得良好备考效果。
免费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