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常见药物的小故事汇总-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来源:医学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6-06-22

在复习的过程中,中药内容的学习是大家公认的难题,也是最为薄弱的科目,在考试中常常丢分,基本上大部分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今天学了明天就忘了。因此,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更为轻松的去学习中药这门科目,下面和大家一起来分享部分关于中药中常用药物的典故,帮助大家通过学习小故事的方式去记忆每一位药物的功效,做到过目不忘,考试中能够顺利的拿到这部分分值。

【 麻 黄 】━━【小故事】

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

中医执业医师高效定制班

五步教学法,紧扣各学习环节!

3980元查看

“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

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

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

“什么药?”

“无叶草。”

“怎么啦?”

“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

“记住了。”

“你背一遍。”

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

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县官问道:

“你是跟谁学的?”

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

“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

师傅说:“小人无罪。”

“怎么能说你无罪?”

“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

县官听了,就问徒弟:

“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

徒弟背到:“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

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

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

“你用的什么药?”

“无叶草的茎。”

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狱。师傅没事,当堂释放。

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老实了。他找到师傅认了错儿,表示痛改前非。师傅见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因为这种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作“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黄”。

【 紫 苏 】━━【小故事】

九月九日重阳节,一群富家子弟在酒店里比赛吃螃蟹。一只只大螃蟹又多油又黄,他们越吃越香。吃空的蟹壳竟在桌上堆成了一座小塔。

华佗带着徒弟,也到这儿来饮酒。他看到那伙少年象疯了似地比赛吃蟹,便好心地劝说道:

“螃蟹性寒,不可多吃。年轻人,你们比赛吃螃蟹可没有好处。”

少年们很不高兴:“我们吃的是自己花钱买的东西,谁听你的管教!”

华佗说:“吃多了准会闹肚子,那时侯可有生命危险啊!”

“去去去,别在这儿吓唬人!我们就是吃死了,又关你屁事!”

这些醉醺醺的少年根本不听劝告,继续大吃大喝。有的还嚷道:

“螃蟹是美味,谁听说过能吃死人?咱们放开肚子吃咱们的,馋死那个老头子!”

华佗看他们闹得实在不象话,就对酒店老板说:

“不能再卖给他们啦,会闹出人命的。”

酒店老板正打算从那伙少年身上多赚些钱哩,哪里听得进华佗的话?他把脸一板,说:

“就是出了事也不关你呀。你先生少管闲事,别搅了我的生意!”

华佗叹息一声,只好坐下吃自己的酒。

等到半夜,那伙少年突然大喊肚子疼,有的疼得直冒汗,有的翻倒在桌下打滚儿。

酒店老板吓呆了,急忙问:“你们是怎么啦?”

“疼坏了,快帮我们请个医生来吧!”

“这半夜三更的,让我上哪儿请医生去?”

“求求老板行个好,医生再不来,我们的命就难保啦!”

这时,华佗走过来说:

“我就是医生。”

“呀!”少年们大惊失色:这不是那位不让多吃螃蟹的老头儿么?他们也顾不得什么面子了,一个个捧着肚皮,哀求道:“先生,请你给治治吧!”

“你们刚才不是说不让我管吗?”华佗说。

“大人不记小人过。求先生发发善心,救救我们。您要多少钱都好说。”

“我不要钱。”

“那您想要别的也行。”

“我要你们答应一件事!”

“别说一件,一千件、一万件也行。您快说什么事吧?”

“今后,你们得听从老人的劝告,再不准胡闹!”

“一定,一定。您快救命!”

华佗让他们等着,自己带着徒弟到了荒郊野外,采了些紫草的茎叶回来,煎汤给少年们喝下。过了会儿,他们的肚子都不痛了。华佗问:

“喝了这药,觉得怎么样?”

“舒服多了。”

华佗心想:这种药草还没名字,病人吃了它确实会感到舒服。今后就叫它“紫舒”吧!

少年们千恩万谢,告别华佗,回家了。华佗又对酒店老板说:

“好险啊,你以后千万不能光顾赚钱,不管人家性命啊!”

酒店老板连连点头。

华佗离开酒店,徒弟问道:

“这紫草叶子解蟹毒,出在什么书上?”

华佗告诉徒弟说书上并没有,这是他从动物那儿学来的。

原来有一年夏天,华佗在江南的一条河边上采药。他看见一只水獭逮住一条大鱼。水獭吞吃了很长时间,把肚皮撑得象鼓一样。它一会儿水里,一会儿岸上;一会儿躺下不动,一会儿来回**.看来,这水獭难受极了。可是后来,它爬到岸边一片紫草旁边,吃了些草叶,又躺下会儿竟没事了。华佗心想,鱼类属凉性,紫草属温性,紫草准可以解鱼毒。从此,他便记在了心上。

后来,华佗还把紫草的茎叶制成完和散。他又发现这种草药还具有表散的功能,可以益脾、利肺、理气、宽中、止咳、化痰,能治很多病症。

本来,因为这种药草是紫色的,吃到腹中很舒服,所以,华佗给它取名叫“紫舒”,可不知怎的,后来人们把它叫作“紫苏”了——这大概是音近的缘故,弄混了吧。

【 辛 夷 】━━【小故事】

秦举人得了一种怪病,鼻孔流脓流涕,腥臭难闻。这种病很讨人嫌,连他的妻子儿女也躲得远远的。秦举人请过许多医生,但吃什么药也没用。他想:这么活着招人嫌恶还不如死了好,就打算寻死。有个朋友知道后劝道:“天下这么大,本地医生治不好,何不到外边求医去?还能顺便逛逛名山大川,散散心。”

秦举人一听有理,反正呆在家里也净跟老婆孩子呕气,就带了个家人,骑着马出门了。

秦举人走了很多地方,但没遇见一个能治鼻子的医生。后来,他走到南方的一个夷族人居住的地区,有个夷家医生说:“这病好治。”

秦举人喜出望外,急忙请他医治。

医生到山上采了一种花苞回来,让秦举人服用,秦举了吃了半个月,鼻子真的不流脓了。他十分高兴,对医生说:“这种药真灵,你能不能让我带一些回去,万一再犯病时就不用跑这么远求医了。”

医生想了想说:“不如给你带些种子回去栽种。”

秦举人更加高兴,他重重酬谢了医生,带着种子回家了。到家后,他就种植这种草药。几年过后,院子里长了一大片。凡有人得了鼻病,他就用这种草药给人医治。

人们问:“这药草叫什么名字?”

秦举人一想,忘了问夷家医生了。又一想,这是在辛亥年间从夷人那里引来的,就说:“这叫‘辛夷’。”

【 柴 胡 】━━【 小故事 】

胡进士家有个长工叫二慢。

一年秋天,二慢得了“寒热往来”的瘟病,他一阵冷,一阵热,冷时打寒战,热时出冷汗。胡进士一看二慢病得不能干活了,又怕这病传染家里的人,就说:“二慢,我不用你了,你走吧。”

二慢哀求道:“老爷,我一无家可归,二无友可投,现在又病成这样儿,让我可上哪儿去呀?”

胡进士说:“那我管不着。你干一天活儿,我管一天饭;你现在什么也不干,我没闲钱养人!”

二慢气呼呼地说:“我给你干了这些年,没少流汗,你就这么狠心?咱们也让大伙儿给评评理嘛!”

胡进士一听这话,怕别的长工听见,都不安心干活,忙改口说:“二慢呀,你先外边找个地方呆些日子,病好了再回来。这是工钱,拿走吧!”

二慢没有办法,只好出了进士大院。一出门,他就觉得浑身一阵冷、一阵热,两腿酸疼,每走一步都费很大劲儿。他迷迷糊糊地来到一片水塘旁边。塘水快干了,四周杂草丛生,还长着茂密的芦苇、小柳树。二慢再也不能动弹,就躺在杂草丛里。

躺了一天,二慢觉得又渴又饮。可他一点力气也没有,站不起身,便用手挖了些草根吃。这样,一连七天,二慢没动地方,吃了七天草根。

七天过后,周围的草极也吃完了,二慢试着站起身。他忽然觉得身上有劲儿了,就朝进士大院走来。胡进士看见二慢,皱着眉毛说:“你怎么又回来啦?”

“老爷不是答应等我病好了就回来的吗?”

“你的病全好啦?”

“嗯。我这就干活去。”

二慢说完,扛起锄下田了。胡进士也就不再说什么。从这以后,二慢的病再也没犯过。

过了些日子,胡进士的少爷也得了瘟病,一阵冷、一阵热,跟二慢得过的病一模一样。胡进士只这么一个独养儿子,心疼极了。他请来许多医生,但谁也治不好。胡进士忽然想起二慢,就把他找来,问道:“前些日子你生病时,吃了什么药啊?”

“老爷,我没吃药。”

“没吃药怎么好的?”

“它自己好的。”

胡进士不信:“你准吃什么来的,快告诉我。”

二慢说:“我离开你家,走到村外水塘,就倒在那里了。我又渴又饿,就挖草根儿吃来的。”

“你吃的什么草根?”

“就是当柴烧的那种草呵。”

“快领我看看去。”

“好吧。”

二慢带着胡进士走到水塘边。他拔了几棵吃过的草根,递给胡进士。胡进士急忙回家,命人洗净煎汤,给少爷喝了。一连几天,少爷就喝这种“药”,把病喝好了。

胡进士十分高兴,想给那种药草起个名字。他想来想去,那东西原来是当柴烧的,自己又姓胡,就叫它“柴胡”吧

【 葛 根 】━━【 小故事】

在一处深山密林中,住着一位挖药老人。

一天,他听见山下人喊马叫,不知出了什么事,就伸长脖子往山沟外看。过了会,跑来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子。男孩子攀石绕树,直跑到老人面前,“噗腾”一声便跪了下来。老人吓了一跳:“哎呀,有话好说,你这是怎么啦?”

孩子象鸡啄碎米一样地连连磕头,说:“老爷爷,快救救我吧,他们要杀我!”

“你是谁呀?”

“我是山外葛员外的儿子。”

“谁要杀你?”

“朝里出了奸臣,诬奏我爹‘私自屯兵、密谋造反’。昏君信以为真,传下圣旨,命官兵把我家围住,要满门抄斩。我爹对我说:”葛家就你一根独苗,如果你也被杀,咱家就断了后。快跑吧,日后长大,能报仇就报仇,不能报仇也算留下来一条根了。‘我只好离家逃出。谁知又被官军发现,他们正在后边追呢!求老爷爷开恩啊,救我一人,就是救了葛家一门哪!“

老人心想,这葛员外世代忠良,理该救他的儿子;可是,追赶的人马喊声震天,越来越近了,怎么办呢?他往后山看看,说:“快起来,跟我走。”

男孩子跟着老人到了深山的一个秘密石洞,藏在里边。官兵追上山,上上下下,足足搜了三天,也没见那孩子的影儿,只好收兵回去了。

这时,老人带着孩子出了山洞。老人问:“你有地方去吗?”

孩子哭道:“我全家被抓,恐怕还要灭门九族,还能去投奔谁呢?老爷爷救了我,我愿意终身侍奉爷爷。您百年之后,我就披麻戴孝。不知你老人家愿不愿收留我?”

老人说:“行啊,就跟我过日子吧!不过,我是个采药的,每天得爬山越岭,可不象你在家当大少爷那么舒服。”

孩子说:“您放心,只要能活命,什么苦我也能吃。”

从此以后,葛员外的独生子就跟着老人每天在山上采药。这位老人常常采寻一种草,那种草的块根主治发热口渴、泄泻等病。

几年过去,采药老人死了。葛员外的儿子学会了老人的本事,也专门挖那种有块根的药草,治好了许多的病人。但那种药草一直还没名字。后来,有人问这草叫什么?葛员外的儿子想到自己的身世,就说:“这叫‘葛根’。”

所谓“葛根”,就是说葛家满门抄斩,只留下了一条根的意思。

【 白头翁 】━━【小故事】

有个年轻人闹肚子,一阵一阵地疼得直冒虚汗。他捧着肚子去找医生,医生恰巧被别人请去了。年轻人只得回家。不料,他走在半路上又疼上劲了,疼得他肠如刀绞、行动不得,只好躺倒在地。

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拄着拐杖走来,他问年轻人:“你怎么睡在这儿呀?小伙子!”

年轻人答道:“我正闹肚子,疼坏啦!”

“怎么不去看医生?”

医生不在家呀。“

“那就找点药吃啊!”

“让我哪儿找去?”

“嗐,你身边不就有治闹肚子的药草吗?”

“在哪儿?”年轻人急问。

老爷爷用拐杖指着路边一棵果实上长着白毛的野草,说:“这东西的根就是药。你挖回去煎汤,只要连吃三剂就好。”

“真的吗?”

“你看,我都这么一把年纪了,还能说瞎话吗?告诉你吧,这是我家独传的秘方,就借你的嘴传给世人吧。”

老爷爷说完,转身走了。

年轻人还是半信半疑。过了会儿,他觉得肚子好受了一点,就挖了几棵果实上长着白毛的野草回家了。到了家,他并没煎汤吃。可是下半天,肚子又疼起来,泄肚子的次数也增多了。年轻人实在受不住了,只好试试老人的办法。他把那些野草的根子洗干净,又切了片煎成汤。这天晚上,他喝了一剂;第二天早晨,又喝了一剂……到第三天,肚子竟不疼了,也不泄了。年轻人十分高兴。

后来,邻居中有许多人得了痢疾。那个年轻人就扛上铁锹,到村外荒地上去挖这种药草。他挖了一篮子回来,送给病人。病人吃过都好了。人们问年轻人:“你什么时候学会医道啦?”

年轻人便对大家讲述了老爷爷传授单方的故事。

人们又问:“哪儿的老爷爷?”

“我忘了问啦。”

“这叫什么药草呢?”

“老爷爷没说。”

年轻人十分后悔。隔了几天,他来到上次碰见老人的地方,想找到老人,当面致谢。可是,问来问去,怎么也打听不出那位老人的来历和下落。大伙都说:“没见过这么一位老先生啊!”

年轻人很失望。他坐在与老人相遇的道边上发愣。这时,他看见土埂上有一棵长着白毛的药草,正随风轻轻摇动,那长着白毛的药草,多象一位白发老头啊!年轻人惊叫道:“哎呀,那位老爷爷怕是南极仙翁显圣,亲传秘方来了吧!对,不能让后辈忘记那位传药的老爷爷,这种草,就叫‘白头翁’吧。”

【马齿苋】━━【小故事】

从前有户人家,老太太当家,跟前有三个儿子。老大**都娶了媳妇,只有老三年幼,但也给他买了个童养媳。

童养媳只有十四岁,整天穿破的、吃剩的,什么苦活、累活都归她一个人干。就这样婆婆还十分讨厌她,动不动就打骂一通。大哥大嫂也不善,常常拨弄是非,挑唆婆婆打童养媳,在一旁看热闹。二嫂子心眼儿不错,遇见童养媳挨打,就想法子解劝。

这一年流行痢疾,村里的人病死很多。后来,童养媳也闹开了肝子。大嫂生怕传痢疾,就对婆婆说:“这死丫头不能干活了,还留她在家干嘛?”

婆婆一听,又舍不得把花钱买来的童养媳赶出门,万一不死,还得苦使她呢,就把她赶到菜园中的茅棚里。

童养媳万分难过:婆婆不拿自己当人,未婚的丈夫又不懂事,哪还有活路啊?菜园里有一眼井,童养媳走到井边,真想一头跳进去。

这时,二嫂跑来把她拉住,说:“你年纪轻轻的,日子还长呢,可不能寻短哪!我给你端来半锅稀饭,你先吃点儿。明天让你二哥请个医生来。”

童养媳这才打消了投井的念头,住在茅棚里。可是第二天,二嫂并没来;第三天还没人影。稀饭早吃光了,童养媳饿得两眼发花。菜园里倒有可吃的东西,她怕婆婆,不敢偷吃。后来实在饿得受不住了,就从地边上掐了许多野菜,用盛稀饭的锅煮了吃。这样,一直吃了两天野菜,没想到,她的病竟好了。

童养媳身上有了些力气,就慢慢往家走。也远远看见家门上挂着麻布;接着,又看见未婚的丈夫带着孝走出来。两人一碰面都楞住了。

童养媳问:“家里怎么啦?”

未婚的丈夫问:“怎么?你还活着?”

“你这是给谁穿孝?”

“咱妈和大哥、大嫂全闹痢疾死啦!二嫂子也躺在**爬不起来……”

童养媳赶紧跑进屋看二嫂。

二嫂问:“你是怎么好的?”

“我也不知道。”

“嗐,我也顾不上你了,这些天饿坏了吧?”

“没有。我吃野菜来的。”

说到这儿,童养媳的心猛地一动,莫非那种野菜治肚子?她急忙跑回菜园,弄了半筐野菜,煮好了端给二嫂说:“你吃点儿,我就是吃这个好的。”

二嫂吃了野菜,病果然也好了。

这种野菜,长着马齿样的叶子,所以人们叫它“马齿苋”。以后,人们都知道马齿苋可以治痢疾了。

【 知 母 】━━【 小故事 】

从前有个孤老太婆,无儿无女,年轻时靠挖药为主。由于她不图钱财,常把药草白送给生病的穷人,所以毫无积蓄。到年老体衰不能爬山采药时,她只好沿乡讨饭了。老太婆终日愁眉苦脸,这倒不是因为苦日子难熬;她担忧的是,自己认药的本事无人可传,一旦自己闭上了眼睛,谁给乡亲挖药治病啊!想来想去,老太婆决心找一个可靠的人传授本事。于是,她逢人便说:“谁认我做妈,我教他认药草。”

过了些日子,有个贵公子知道了,心想:“我要是学会了治病,不就多了一条巴结官宦的路子吗?”他把老太婆请进府中,说:“老太太,我愿意给你当儿子,快告诉我什么药草治病吧!”

老太婆瞥了贵公子一眼,说:“急什么?先看看你怎么对待我这个‘妈’再说。”

贵公子立刻命人把正房腾给老太婆,又给她换上新衣,端来可口的饭菜。可是,一连过了十几天,并不见老太婆提起药草之事。贵公子忍不住了,假惺惺地喊了一声“妈”,说:“该传药给我了吧!”

“时候还早。”

“那得等到什么日子呀?”

“等个十年八载的吧。”

“什么?”贵公子气得跳起来:“还得养活你十年?哼,滚你的吧!别想骗吃骗喝啦!”

老太婆冷笑一声,换上原来的破衣裳,不慌不忙地走出公子家门。她又边沿街讨饭,边嘴里念叨着:“谁给我当儿子,我教给谁认识治病救命的药草!有谁愿意给我当儿子呀?……”

这天,被一个商人听见了。他一琢磨:“卖药材可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呀!”商人急忙招呼老太婆说:“我愿意认你当妈!”

老太婆便住到了商人家中。商人好吃好喝地侍候了老太婆一个月,也憋不住地问:“你真的认得药草?”

“当然认识啦!”

“那就教我吧。”

“现在不是时候。”

“还得等多久啊?”

“等我死了……”

“啊?”商人气得浑身颤抖:“你个死老婆子,拿我当猴耍呀!走,快讨你的饭去吧!”

“是你请我来的呀!”

“哼,算我瞎了眼!”

老太婆又被赶出门外,还是边讨饭边嘟囔:“谁认我当妈,我教谁认药草……”

日久天长,人们都把老太婆当成了疯子,谁也不再理她。

有年冬天,老太婆走到一个不大的村子,摔倒在一家门外。这家里的主人是个樵夫,他把老太婆搀进屋中,问道:“老太太,摔坏了没有?是不是病啦?”

“病倒没有,我这是饿的。”

樵夫急忙叫媳妇煮了锅稀饭,端给老太婆,说:“家里没什么好东西,先趁热喝点吧。”

老太婆吃了稀饭,浑身也暖和了,就要走。樵夫两口子说:“这大冷的天气,你上哪儿去呀?”

“嗐,”老太婆叹了一口气,说,“我这苦命人得到处讨饭啊!”

两口子闻听,十分同情,就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讨饭多不容易。要是不嫌我们穷,就在这儿住下吧!”

老太婆也不推辞,就住在樵夫家了。日子过得挺快,转眼春暖花开,老太婆对樵夫说:“老吃你家的饭怎么行?还是让我走吧!”

樵夫说:“你老没儿没女,我们又没有老人,咱们凑成一家人过日子不是挺好吗?”

老太婆叹息道:“实不相瞒,过去我会采药,认识许多治病救命的药草。我本想认个儿子,把本事传给他。可现在老糊涂了,什么药草全认不清啦。你养活我,我没法子报答你呀!”

樵夫说:“都是受苦人,图什么报答?反正有我们吃的,就饿不着你,别出去讨饭啦!”

“好吧,那我就拿这儿当家,拿你当儿子啦!”

“行啦。”

从此,樵夫和媳妇就把老太婆当做母亲。老太婆吃饱了饭也不闲着,常帮媳妇看孩子、做家务。媳妇也挺疼爱老人,六月天不让老人烧火——怕热着;腊月里不让老人洗衣——怕水凉。老太婆整整过了三年的舒心日子。

夏天到了,老太婆已经八十岁了。这天,她突然对樵夫说:“孩子,我想上山看看。”

“妈这大年纪了,可别累着。”

“我闷得慌,想逛逛山景。”

“那我背你去吧。”

樵夫背着老太婆上了山。老太婆一会儿要往东,一会儿要往西,一会儿要上坡,一会儿要下沟,指指点点,累得樵夫汗流如雨;但樵夫一点也不抱怨,嘴里还不住地说些逗趣的话,想让老太婆开心。

当他们来到一片野草丛生的山坡时,老太婆让樵夫站住,她从樵夫背上下来,坐在一块石头上,指着一丛线形叶子、开雪白带紫色条纹花朵的野草,说:“去,把它挖来!”

樵夫走过去扒开土,挖出一截儿黄褐色的根子。他问:“妈,这是什么?”

老太婆说:“这是一种药草,它的根可以治肺热咳嗽、虚劳发热之类的病,用途可大啦。孩子,你知道为什么直到今天我才教你认识它吗?”

樵夫想了想说:“妈准是要找一个老实厚道的人才传药给他,怕心怀不良的人拿它去发财、坑害百姓!”

老太婆笑道:“我找寻了多少年,也没碰见一个可心的人。孩子,你真懂得我的心思,这药就叫‘知母’吧!”

接着,老太婆又教樵夫认识了其它许多药草,樵夫就改行采药了。他一直记着老太婆的话,象老太婆那样为穷人治病。

【 芦 根 】━━【小故事】

江南有个山区,这个地方有个开生药铺的老板。由于方圆百里之内只有他这么一家药铺,所以这个药铺老板也就成了当地的一霸。不管谁生了病都得吃他的药,他要多少钱就得给多少钱。

有家穷人的孩子发高烧,病很重。穷人就到药铺一问,药铺老板说退热得吃“羚羊角”,五分羚角就要十两银子。穷人说:“求你少要点儿钱吧,这么贵的药咱穷人吃不起呀!”

药铺老板说:“吃不起就别吃,我还不想卖呢。”

穷人没法,只有回家守着孩子痛哭。

这时,门外来了个讨饭的叫花子,听说这家孩子发高烧,家里又穷得买不起那位药铺老板的药,便说:“退热不一定非吃羚角不可。”

穷人急问:“还有便宜的药吗?”

“有一种药不花一个钱。”

“什么药?”

“你到塘边挖些芦根回来吃。”

芦根也能治病?“

“准行。”

穷人急忙到水塘边上,挖了一些鲜芦根。他回家煎好给孩子灌下去,孩子果然退了热。穷人十分高兴,就跟讨饭的叫花子交了朋友。

从此,这里的人们发高烧时就再也用不着去求那家药铺了。芦根成了一味不花钱的中药。

【 夏枯草 】━━【小故事】

有个秀才的母亲得了瘰疬,脖子肿得老粗,还直流脓水。人们都说这种病很难治,秀才十分着急。

一天,来了个卖药的郎中。他对秀才说:“山上有种草药,可以治好这个病。”

秀才立即求郎中帮忙。郎中就上山采了一些有紫色花穗的野草回来,剪下花穗,煎药给秀才母亲吃。几天过去,秀才母亲流脓的地方封口了;又过了些日子,病全好了。老太太十分高兴,嘱咐儿子留郎中住在家里,重重酬谢并款待郎中。郎中也不客气,白天出去采药、卖药,夜晚就宿在秀才家中。秀才经常和郎中在一起聊天,慢慢地对医道也有了兴趣。

过了一年,郎中要回家,临走时对秀才说:“我在你这儿住了一年,该给你多少饭钱?”

秀才说:“你给我母亲治好了病,吃几顿饭算什么?”

郎中说:“也好,那就传你一种药吧!”

郎中说罢,便带着秀才上了山。他指着一各长圆形叶子、开紫花的野草对秀才说:“这就是治瘰疬的药草,你要认清。”

秀才仔细地看了看,说:“我认清了。”

“你还得记着,这草一过夏天就没了。”

“嗯,我记住了。”

两人分手后一晃两个多月过去了。就在这年的夏末秋初,县官的母亲得了瘰疬,张榜求医。秀才听说以后立刻揭了榜去见县官,说:“我会采药治瘰疬。” 县官派人跟着秀才上了山,可是,怎么也找不着长圆叶、开紫色花的药草。秀才十分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啊?他爬遍了附近的大山,一棵也没找到。差人把秀才押回县衙,县官认定他是骗子,当堂就打了他五十大板。

转过年的夏天,郎中又回来了。秀才一把抓住郎中说:“你害得我好苦啊!”

郎中一楞:“怎么啦?”

“你教我认出药草怎么没有啦?”

“有啊。”

在哪儿?“

“山上。”

两人又到山上,一看,到处都有紫穗野草。秀才奇怪地说:“怎么你一来,这草又有了。”

郎中说:“我不是对你讲过吗?这草一过夏天就枯死了,要用就得早采。”

秀才这才猛然记起郎中当初交代给他的话,只怪自己粗心大意,白挨了一顿板子。为了记住这事,秀才就把这草叫作“夏枯草”了。

【 桑寄生 】━━【 小故事 】

从前,有个财主家的儿子得了风湿病,腰膝酸痛、行动艰难。一连好几年他都瘫倒在**,医生也没有办法治。

财主听说南山有个药农,就让药农给他儿子送药医治。由于南山远在二十里地之外,所以,财主就指派一个小长工,隔两天去取一次药。可是,药农一连换了好几种药草,财主的儿子也不见效。

这年冬天雪多,一下起来就是几天几夜。小长工每次取药,都得在一尺多深的雪地上来回走四十里路。有一天实在太冷,小长工身上的衣服又单薄,冻得他浑身打颤。俗话说:“捧人碗,受人管”;取不回药来,是没法交差的。小长工在村外站了半天,忽然看见一棵老桑树的空树洞里,长出一些小树枝条。他想:这不是很象财主儿子吃的药吗?反正他吃什么也不见好,就给他弄点这个拿回去顶药算啦。于是,他爬到树上,撅起几根小树枝。然后,他偷偷跑到一个小伙伴家中,把树枝切成节儿,用纸包好。小长工在那里暖和了一会儿,又帮人干了些零活,估计工夫差不多了才回到财主家。

财主也不知道纸包里是什么,他照样让人煎给儿子喝了。小长工一看骗过了财主,以后就照“方”抓“药”,每隔两天撅一把桑树上的细枝条回来。

冬天过去了,春暖雪化。财主的儿子,居然好了。

南山的药农听说后很奇怪:“一冬天没来取药,他吃什么好的呢?”药农很想认认这种药,就来找财主。他刚走到财主门外,正碰见小长工。小长工生怕药农见了财主后,自己就露馅了,准得挨打,急忙把前后经过讲了出来,并说:“大叔,你千万别对财主讲啊!”

药农笑道:“那好,可是你得告诉我,到底给他儿子吃什么来的。”

“树枝子呗。”

“什么树的枝子?”

“就是村头那棵老桑树啊!”

“没听说过桑树的枝子能治瘫病啊!你带我看看去。”

小长工带着药农来到村外。药农上树一看,原来在老桑树的空洞里,长着一种叶子象槐树的东西。他便采了一些下来,说:“我先试试再说。”

药农用这种树枝子一试,果真治好了几个风湿病人。后来,人们因为这种小树枝子生在桑枝上,就给它取了个名字——“桑寄生”。

【 大 黄 】━━【 小故事 】

中草药里的大黄,原来不叫大黄,叫“黄根”。为什么后来叫成大黄了呢?有这么一段故事。

当年有个姓黄的郎中,他家祖传下来擅长采挖黄连、黄芪、黄精、黄芩、黄根这五味药草,到他这一辈还专门用五味黄药给人治病,所以大伙儿都管他叫“五黄先生”。

每到春三月时,五黄先生就进山采药。靠山有个小村,他每次进山采药时就借住在村里马骏家中,直到秋后才离去。马骏务农,全家只有夫妻二人和一个孩子。五黄先生与马家结下了深厚的交情。

有一年,五黄先生又来挖药,他走到靠山村发现马家的房屋没有了。乡亲们告诉他说:

“马家遭难啦!去年冬天一场大火,房屋被烧得精光,他熄妇也被烧死。如今,只剩下光棍爷儿俩,跑到山上去住石洞啦。”

五黄先生十分难过,就到山洞找到马骏父子。马骏看见五黄先生,抱头痛哭。五黄先生说:

“你现在一无所有,不如带上孩子跟着我挖药、卖药去吧。”

马骏很高兴,从此就跟着五黄先生学挖药。他们象风吹的杨花一样四处飘荡,不到半年工夫,马骏就学会了挖五黄药。但是,五黄先生却从不教他治病。一天,马骏说:

“老哥,你怎么不教我治病呢?”

五黄先生笑道:“我看你这人性子太急,不适合当郎中。”

马骏有些不满,便暗暗注意五黄先生怎么给人治病,什么病该下什么药。日久天长,马骏多少也摸透了一些门道,就背着五黄先生也给人治起病来了。碰巧,还真让他治好了几个人,马骏十分高兴。

有一天,五黄先生不在跟前,有一个孕妇来找郎中。这妇人身体虚弱,骨瘦如柴。马骏问:

“你怎么不舒服?”

妇女说:“泻肚子。”

本来止泻应用黄连,马骏却给她用了泻火的黄根。病人回去吃了两剂药,大泻不止,没过两天就死了。

病家哪里答应,一打听原来是马骏开的方子,就把他扭送进了县衙。县官审明经过,就断了马骏一个庸医害人的罪名。

这时,五黄先生赶来,跪在堂前,说:

“老爷应该判我有罪。”

县官问:“你是什么人?怎么有罪?”

“他是跟我学的医,我教的不清,罪在我身。”

马骏闻听,急忙说:“老爷,是我背着他干的事,跟他没关系。”

县官问明他俩的关系,感到这两个人如此重交情,很是敬佩;平日,他也听说过五黄先生的大名,所以,就尽力为马骏开脱。最后,县官罚他们送给死者家里一笔钱,就放他们两人出衙了。

马骏羞愧万分,对五黄先生说:“悔不该不听你的话,往后再也不敢自以为是了。”

五黄先生说:“学治病可不能性急呀。你看,错用了药就会出人命的。”

后来,马骏踏踏实实地埋头挖药,人也变得稳重多了,五黄先生这才教他行医。为了记住前面的教训,五黄先生从此便将五黄药中的黄根,改为“大黄”,免得后人再错用了这一味药。

【 佩兰·藿香 】━━【小故事】

从前,有一户人家,哥哥从军在外,家里只有姑嫂二人,嫂子叫佩兰,小姑叫霍香。佩兰十分疼爱妹妹,霍香也很体贴嫂子。两人每天一块儿下田干农活,又一块儿操持家务。她们从来也没有闹过一回别扭,日子过得别提有多和美啦。

一年夏天,嫂子不幸中了暑热,只觉得头痛眩晕,心悸恶心。霍香急忙把嫂子扶到**,说:“哥哥在家时,教咱们认识过两种祛暑解热的药草,让我上山挖些回来,煎汤给你喝吧!”

“那可不成!”佩兰拉住妹妹的手。“你个十七、八的女孩子,怎么能一个人出门儿啊?”

霍香一心想给嫂子治病,不管嫂子怎么劝说,还是换上了哥哥的旧衣裳,女扮男装,进山去了。

佩兰唯恐妹妹有什么闪失,两眼紧盯着房门,一直盼到天大黑了,才看见妹妹的影儿。佩兰刚松了一口气,却又猛地吓呆了。只见霍香两眼发直,四肢无力,一迈进门槛儿就跌倒在地。佩兰挣扎着身子,忙下床去搀霍香:“妹妹呀,你这是怎么啦?”

霍香有气无力地说:“我叫毒蛇咬了。”

嫂子吓得没了魂儿似的,急问:“咬了哪儿?”

“这儿……”霍香说着指了指脚。

佩兰赶紧扒下霍香的鞋袜,看见妹妹的脚面又红又肿,连小腿也肿胀得变粗了。

“哎唷,这还得了,得把毒水挤出来才成呵。”

“怕是晚了。”

佩兰闻听,一下把妹妹的伤腿抱起来,又把嘴凑近脚面上的伤口,吸吮毒汁。

嫂子,你也要中毒呵!“霍香哭着推搡嫂子。

佩兰紧紧握住妹妹的脚脖子,说道:“要死咱俩一块儿死,要活咱俩一块儿活。没有了妹妹,我一个人还活个什么意思?”

第二天,邻居们发现这姑嫂二人都躺在地上,急忙抢救。可是,霍香已经死了,佩兰也只乘下最后一口气。佩兰从身边的小筐里拿出两株药草,哭着说:“乡亲们呵,我妹妹挖回来的这种草,是我们家祖传下来治暑热的,可还一直没起过名字。这圆叶粗茎的,能祛暑湿,治疗头痛发热、腹胀胸闷,还能止呕、止泻,就叫‘霍香’吧;这种尖叶细茎的,主治暑湿内阻、头昏呕吐,就叫‘佩兰’吧……”

话未说完,佩兰也咽也气。

邻居们无不感动。大家把姑嫂二人埋葬后,又将两种祛暑的药草培植起来。从此,人们一看到霍香和佩兰这两种药草,就想起当年那一段感情深厚的姑嫂。

【 苍 术 】━━【 小故事 】

茅山观音庵有个会看病的老尼姑,她懂得不少中草药,在方圆左近很有名气。山里山外的人害了病,常到观音庵求医。老尼姑自己并不采药,她把这活儿派给一个小尼姑。小尼姑每天都照着老尼姑说的样子漫山遍野地去采药,至于什么药草能治什么病,她就一窍不通了。老尼姑很贪财,谁给的钱多,她就给谁下好药;钱少的,她就用些不济事的野草去蒙骗人家。小尼姑看着不公平,可是因为她自己并不认识药,只是干着急。

有一天,一个穷人来求药,这人一个钱也没有。老尼姑问也不问,硬把那人赶走了。

小尼姑十分气忿,她偷偷从屋里抓了一把开白花的药草,追到庵外,唤住那个人说:“大哥,你先拿回去吃吃看。”

可是,等那人一走,小尼姑的心又不安了:“那人到底有什么病,给的药草能治他的病吗?千万别吃坏了人呀!”

谁知过了些日子,那个穷人来到观众音庵,竟找到老尼姑千恩万谢说:“多亏你们那位少菩萨,她把我爹害了多年的足膝软瘫病治好了。”

老尼姑十分奇怪,庵里没有治那种病的药呵!就审问小尼姑:“你偷了我的什么药?快说!”

小尼姑也弄不清这是怎么回事,后来留心一查,才明白:原来那开白花的叫苍术,不是老尼姑叫她采的,大概是自己采药时没小心裹进了药篮子,又被老尼姑当成没用的野草扔到一边了。从此,小尼姑知道苍术可以治病。

过了些日子,小尼姑受不了老尼姑的气,逃出观音庵回家还俗了。从此就靠挖苍术为生,不光治好了许多足膝软瘫的病人,慢慢又知道,苍术还能治呕吐、腹泻等几种病呢。

【 车前草 】━━【小故事】

汉朝有一位名将,叫马武。

有一年六月,天旱无雨,田野光秃秃的,什么庄稼也活不了。可巧,马武打了败仗,他的人马一下子溃退到不见人烟的荒野。士兵们找不到粮食,连喝水也十分困难。人和战马饿死、渴死了许多;剩下的人马,也因为缺水,大多得了膀胱“湿热症”,一个个小肚子发胀,不光人尿血,甚至连马也尿血。

马武将军有个马夫,分管三匹马、一辆车,整天跟车马打交道。这时,他和那三匹马全得了“尿血症”,马夫心急似火,可又毫无办法治。

一天,马夫忽然发现三匹马不尿血了,也显得精神多了。马夫很奇怪:“它们这是吃了什么呀?”他围着马转来转去,看看想想,想想看看,忽然发现停放大车的附近地面上,长着一种猪耳形的野草,几天来,三匹马一直在吃着这种东西。马夫的心猛一动:大概这种草能治“尿血症”吧。于是,他拔了许多猪耳形的野草,煎汤吃了,一连吃了几天,小便果然也正常起来。

马夫急忙跑到将军帐内,把这事禀告马武。马武闻听大喜,传令全营拔草煎水,供人喝、给马饮。几天过后,全营人马的“尿血症”都治好了。

马武问马夫:“治病的猪耳草长在什么地方啊?”

马夫领关将军走到帐外,指给他看:“大车前边的就是。”

马武哈哈大笑,说:“好个车前草。”

从这儿起,车前草的名字就传开了;不过,也有人还叫它“猪耳草”。

【 茵 陈 】━━【 小故事 】

有一个黄痨病人,面皮姜黄,眼睛凹陷,瘦成了个刀螂。这天,他拄着拐杖,一步一哼地来找华佗:

“先生,请你给我治治吧。”

华佗见病人得的是黄痨病,皱着眉摇了摇头说:“眼下医生们都还没找到治黄痨病的办法,我对这种病也是无能为力呀!”

病人见华佗也不能治他的病,只好愁眉苦脸地回家等死了。

半年后,华佗又碰见那个人。谁想这个病人不但没有死,反倒变得身强体壮、满面红光的了。华佗大吃一惊,急忙问道:

“你这病是哪位先生治好的?快告诉我,让我跟他学学去。”

那人答道:“我没请先生看,病是自己好的。”

华佗不信:“哪有这种事!你准是吃过什么药了吧?”

“药也没吃过。”

“这可就怪了。”

“哦,因为春荒没粮,我吃了些日子野草。”

“这就对啦,草就是药,你吃了多少天?”

“一个多月。”

吃的是什么草啊?“

“我也说不清楚。”

“你领我看看去。”

“好吧。”

他们走到山坡上,那人指着一片野草说:

“就是这个。”

华佗一看,说道:“这不是青蒿吗,莫非能治黄病?嗯,弄点回去试试看。”

于是,华佗就用青蒿试着给黄痨病人下药治病。但一连试了几次,病人吃了没一个见好的。华佗以为先前那个病人准是认错了草,便又找到他,叮问:

“你真是吃青蒿吃好的?”

“没错儿。”

华佗又想了想问:“你吃的是几月里的蒿子?”

“三月里的。”

“唔,春三月间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的青蒿有药力。”

第二年开春,华佗又采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试着给害黄病的人吃。这回可真灵!结果吃一个,好一个,而过了春天再采的青蒿就不能治病了。

为了把青蒿的药性摸得更准,等到第三年,华佗又一次作了试验:他逐月把青蒿要来,又分别按根、茎、叶放好,然后给病人吃。结果,华佗发现,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黄病。为了使人们容易区别,华佗便把可以入药的幼嫩青蒿取名叫“茵陈”。他还编了四句话,留给后人:

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四月青蒿当柴烧。

【 金钱草 】━━【小故事】

从前,有一对年轻夫妇,两个人你恩我爱,日子过得挺美满。谁想好景不长,一天,丈夫突然肋下疼痛,好象刀扎针刺一般,没过多少日子,竟生生地疼死了。妻子哭得死去活来,非请医生查明丈夫是为什么死的不可。医生根据死者发病的部位,剖腹一查,发现胆里有一块小石头。

妻子拿着这块石头,伤心地说:“这么一块石头,生生拆散了我们恩爱夫妻,真害得人好苦啊!”

她用红绿丝线织成一个小网兜,把石头放在里面,挂在脖子下边,不管白天干活,还是晚上睡觉,都不拿下来。就这样,一直挂了许多年。

有一年秋天,她上山砍草,砍完一大捆,抱着下山。等她回到家时,忽然发现挂在胸前的那块石头已经化去了一半。她十分奇怪,逢人便讲。后来,这事被一位医生听见,就找上门来对她说:“你那天砍的草里,准有一种能化石头的药草。你带我上山找找那种草吧。”

第二天,她带着医生来到砍草的山坡,但是,草都被砍光了。医生就把这片地周围插上树枝,当记号,打算来年再说。

到了第二年秋天,医生再次跟妇女上山,把那片地上的草砍下来,让妇女抱回家。不这,这一回石头一点儿也没化,还跟从前一样硬。

医生并没泄气。

第三年,他和那位妇女又一次上山,把那片山坡上的草砍下来,先按种类分开,然后,再把那块石头先后放到每一种草上试验。结果,终于找到一种能化石头的草。

医生高兴地说:“这可好啦,胆石病有救啦。”

从此,医生就上山采集这种药草,专门治疗胆石病,效果很好。

因为这种草的叶子是圆形的,很象金钱;而且,它能化开胆里的石头,都说它比金钱还贵重,所以,医生就叫它“金钱草”。后来,也有人管它叫“化石丹”。

【 吴茱萸 】━━【 小故事 】

据说,“吴茱萸”在春秋时候原名“吴萸”。它产在吴国,是一味止痛良药。

当时,吴国和邻近的楚国相比,还算小国,小国就得向大国进贡。这一年,吴国的贡品之中就有吴萸。谁想楚王一见,竟大发雷霆:

“小小的吴国,胆敢把以国命名的东西当贡品,这不是看不起堂堂的楚国吗?拿回去,不收!”

吴国的使者愣住了。

这时,有位姓朱的楚国大夫,急忙对楚王说:

“吴萸能治胃寒腹疼,还能止吐止泄。吴王听说大王有腹痛的老病,才选来进贡的。如果拒绝接受,那不就伤了两国的和气吗?”

“胡说,”楚王喝道,“我用不着什么‘吴萸’!我们的国家也不需要!”

吴国的使臣又羞又气,退出王宫。朱大夫追出来说:

“请你不要生气。就把吴萸留给我吧。楚王早晚会用上它的。”

吴使就把吴萸给了朱大夫。朱大夫拿到家中,栽在院内,还命人精心管理。

吴使回国后,吴王一听楚王这么无礼,就同楚国断了交。

几年过后,吴萸在朱大夫家中生长得十分茂盛,已经有一大片了。朱大夫知道,这种草的果实需在未成熟的时候入药;所以,他命人及时采摘,晾干收藏,保存了许多。

有一天,楚王忽然旧病复发,肚子痛得直冒虚汗。朝中的大夫都急坏了,可是谁也没有办法治。

朱大夫急忙用吴萸煎汤,献给楚王。楚王连吃了几剂,肚子不痛了;再吃几剂,病全好了。楚王就问朱大夫:

“你给我送来的是什么药啊?”

朱大夫说:“这就是那一个吴国进贡的吴萸。”

这时,楚王才后悔不该那样对待吴国。他一面派人与吴国和好,一面命人大种吴萸。

有一年秋天,楚国流行起瘟病来了。许多百姓上吐下泻,有的甚至活活病死了。

楚王急忙传旨,命令朱大夫配药救民。朱大夫以吴萸为主制药,救活了许多快死的病人。

楚王为让人们记住朱大夫的功劳,就传旨把“吴萸”更名为“吴朱萸”。后来,人们为了标明这是一种草,又把“吴朱萸”的“朱”字,加了草头,写成了“吴茱萸”。

【 山 楂 】━━【 小故事 】

山里有户人家,种着一些山坡地。这家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前妻留下的,**是晚娘生的。晚娘把老大看做眼中钉,为了能让亲生的儿子独吞家产,她天天盘算着暗害老大。可是,该怎么下手呢?一不能拿刀杀,二不能推下河。她盘算来盘算去,想出了这么个损主意——设法让这孩子生病,活活地病死他!

凑巧,爹要出门做生意,嘱咐儿子听娘的话。爹刚出门,晚娘就对老大说:

“家里这么多活儿,你得分几样干!”

“让我干什么呀?”

“你年纪小,看山去吧。我给你做好饭带着。”

从此,老大就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地到山上看庄稼。狠毒的晚娘每天故意给他做些半生不熟的饭带着。老大人又小,整天在野地里吃这种饭哪里消化得动,日久天长就闹开了胃病。他的肚子时而疼,时而胀,眼瞧着一天天变瘦了。老大跟晚娘说:“妈,这些日子我一吃这夹生饭肚子就疼得厉害!”晚娘张口就骂了他个狗血喷头:“才干了这么点活儿就挑饭!哼,就是这个,爱吃不吃!”老大不敢还口,只好坐在山上哭,山上长着许多野山楂。老大实在咽不下晚娘的夹生饭,他吃了几个野山楂,觉着这东西倒是充饥又解渴。于是,老大就天天吃起山楂来了。谁想吃来吃去,肚皮不胀了,胃也不疼,吃什么也都能消化了。晚娘很奇怪:“这小子怎么不但不死反倒胖起来了,莫非有什么神灵保护他?”

从此,她就把邪心收了,不敢再害老大了。

又过了些日子,爹回来了。老大把前后经过一学说,做生意的人脑子快,他断定山楂一定有药性,就用它制成药,卖给病人吃。后来,果然发现山楂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瘀的作用。

【 三 七 】━━【小故事】

很久以前,有两个青年结拜为兄弟。他们对天发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从此以后,这两个青年经常往来,哪个有难处,另一个闻风就来帮忙。

有一天,义弟忽然得了病,嘴里吐血,鼻孔流血,大便拉血,小便尿血。没过两天,他面如黄纸,一点血色也没有了。义兄知道后,急忙从自己家的后院挖了一根药草,送给义弟煎汤服。义弟连吃几剂,血止住了,病也好了。他非常感激义兄,就问:“大哥,你这是用的什么仙药救活了我啊?”

义兄说:“这是我们家祖传的止血药草。”

“能给我看看吗?”

“当然行呵。”

后来,义弟到义兄家去玩,义兄就把他带到后院。只见那里长着一片枝叶茂盛的草,开着淡黄的小花。义兄说:“这就是止血的药草。”

义弟问:“除了止血,还有别的用处吗?”

义兄说:“它能活血散瘀,消肿定痛,主治跌打损伤、崩漏、金疮。”

“哈,真是好药!”义弟非常想要这种药草,就编了个瞎话,说:“大哥,听说害出血病的人,三年后还会复发,你给我一棵行吗?”

义兄说:“行。你挖一棵小苗儿,回去栽上吧。不过,千万别对外人说,当心被偷走。这可是妙药呵!”

“好吧。”

就这样,义弟挖回一棵幼苗儿,栽在自己的后院。他浇水施肥,精心照料。一年后,那棵草也长得很茂盛。

离义弟家不远的地方,有个财主。一天,财主的儿子得了“出血症”,吃什么药也止不住血,眼看着人就活不成了。财主对人们说:“谁能治好这病,我给他五十两银子,一百担白米。”义弟闻听,就把自己后院的药草挖出来,送给财主煎汤。不料,财主的儿子吃了几剂,一点儿不见效,最后竟血尽身亡了。

财主一看儿子被治死,抓住义弟,说:“你自己说包能治好,原来是骗钱的呀!走,见县官去!”

县官接了状,审问义弟:“你是跟谁学的医,拿什么煎的药?”

义弟吓慌了,只好说出义兄。县官又传来义兄,问道:“你给他的是什么草?”

“这是我家祖传的药草,专门止血。”

义弟一听急了:“大哥,这是假的呀!你害得我好苦,眼看得给人家偿命啦!”

义兄说:“大哥怎么能骗你呢?”

“那为什么不止血?”

“你那棵草才长了一年,还没药性呢。”

县官急问:“几年才止血呢?”

义兄答道:“三到七年,药力最强。”

义弟这才明白,后悔不该贪财。

后来,人们为了牢记这种药草的药力在三——七年最好,三年之内不能止血,才给它取了个名字叫“三七”。

【 仙鹤草 】━━【小故事】

有一年夏天,两个秀才进京进考。他们生怕误了考期,一路不停地赶路,都累得体虚气短了。

这天,两人一没逢着村,二没遇上店,走来走去,进了一片荒沙滩。他们又渴又饿,却又无处歇脚。其中一个秀才连劳累带上火,突然鼻孔里流血不止。另一个秀才吓慌了,急忙把携带的旧书撕成条儿、卷成捻儿去塞朋友的鼻孔。可他塞住了鼻子,血又顺着嘴往外流。这个秀才没了主意:“这可怎么办?”

“有点水就好了。”

“你让我上哪儿找水去?”

“哪怕找块湿润的石头,给我放进嘴也舒服多啦。”

“你瞧瞧,四周除了黄沙什么也没有啊!”

正在这时候,唰地一声,有只仙鹤从他们头顶飞过。口鼻冒血的秀才羡慕地张开两臂,喊道:“慢点,借我翅膀用用,让我飞出这鬼地方吧!”

仙鹤受了惊吓,一张嘴,叼着的一根野草掉落下来。

另一个秀才笑着捡起来,说:“翅膀借不来,先拿它润润嗓子吧。”

口鼻冒血的秀才忙拉野草放进嘴嚼起来。说也怪,嚼了不大会儿血竟止住了。两人高兴极了:“哈哈,仙鹤送仙草来了!”

后来,他俩总算没误了考期,几年过去,都做了官。一天,两人碰在一起,想起荒沙滩的遭遇,都想再找到那种能止血的药草。可是,两人问了许多医生,没一个知道这种药的。于是,他俩回想着药草的样子,画出图来,命人照图寻找。就这样找了许多年,最后才把那种药草找到。这是一种有羽毛样的叶子、秋天开白花的药草,确有止血的功能。为了纪念送药的仙鹤,他们就给这种药草取名叫“仙鹤草”了。

【 益母草 】━━【 小故事 】

有这么一家,只有母子二人。母亲在生养儿子时留下产后瘀滞、腹痛等病,儿子都十几岁了,她的病还不见好。儿子从小没父亲,是母亲两手拉扯大的,他对母亲十分孝顺。儿子看见母亲面黄肌瘦、身体虚弱,可还每天挣扎着纺线,就说:“妈,您别这么硬撑着啦,请个医生看看吧!”

“傻孩子!”母亲哭道:“缸里没有隔夜的粮,哪有钱请医生看病啊!”

儿子说:“那就从采药人那儿买些药吃吃吧。”

母亲说:“算啦,反正你快成人啦,我能活一天是一天,别花冤枉钱啦!”

“妈,您说这话真让人难过。您为我辛苦了半辈子,我得让您后半世享福。说什么也得先治好您的病。”

儿子说完就去找采药的,他把母亲的病状说了。采药的人配了两剂药,卖给他。母亲吃了这药,十来天没犯病。儿子挺高兴,又去找采药人:“你能不能把我母亲的病根除掉?”

采药的人笑笑说:“行啊,我包治。不过,得先讲好价钱。”

“你要多少钱?”

“五百斤大米,十两银子。”

“呀!”孩子吓得直伸舌头,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米和银子呢?可是,没有钱人家就不给药,没药母亲的病就好不了……这孩子想来想去,忽然有了办法。他说:“钱和米都好办,就不知你能不能把人治好?”

“当然能啦。”

“那你先治病。等我妈病好了以后,我照数给银子和大米。”

“行啊!不过,咱们到时候说话得算数。”采药的人叮了一句,他心想:到底是孩子,我要这么大的数目,他也不知道还价!这回可捞了个大便宜。

孩子又问:“你什么时候给我挖药去啊?”

“这你甭管!明天早晨拿药来。”

采药的回家了。那孩子在后边悄悄跟着,藏在采药人家门外的大树上。半夜,人们都睡了,那孩子却不敢眨眼,熬了一整夜。

天快亮时,他听到有开门的声音,只见一个人影朝北走去。那孩子急忙从树上爬下来,跟往后边。采药的人很诡,走几步一回头,生怕有人跟着他,那孩子也挺机灵,也远远看了一会儿,猜出采药的要到三里外的圩埂去,就凭着两条快腿,绕道儿跑到前边去等着。

采药的人果然在三里地外的圩埂停下脚步。他四下一望,没一个人影,就蹲下挖药。其实,那孩子早躲在不远的小树后,盯着他呢。采药人挖出几棵药草,又怕被人看见挖了什么,就把那些药草的花和叶子揪下来,扔进河,然后回村了。

孩子等那人走远,就跑上圩子。那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野草,哪一种可以当药呢?孩子不知道。尽管他发现地上有些窟窿,但弄不清挖药的人到底挖走了什么。后来,他想起采药人往河里扔过东西,就跳下河。孩子在河中捞了一些花和叶子,又到圩埂上对照着寻找。他找到一种叶子象手掌形状,有的开着淡红花,有的开着白花的药草。孩子就挖了一些。

回到家,母亲责备说:“你这一夜上哪儿去啦?”

儿子说:“我给你找药去啦。”

正说着话呢,挖药的送来两包药草,说:“今天吃一剂,明天吃一剂。过后,我再送来。”

孩子等他走后,把纸包打开,只见药都捣烂了,根认不出原来的模样。他闻了闻,跟自己挖来的一个味儿。孩子就把这药放到一边,用自己挖来的煎成汤,给母亲喝了。

过了两天,母亲的病又有好转。

第三天,采药的又来送药。孩子笑着说:“真对不起!我算了半天,怎么也凑不够上回说定的钱和米数。这种药太贵,我妈吃不起。你把上回吃的两剂药钱拿去,以后不要送药来了。”

采药的一听快到手的钱要飞,急忙说:“你妈不吃我这药,病还得厉害,恐怕活不过中秋节了。”

“咳!有钱治病,无钱挨命,谁让我们没钱呢!人穷没办法,只好等船沉啊!”

挖药的无话可说,拿着两剂药的钱走了。

孩子呢,每天去圩埂挖药,回家煎汤给母亲吃。吃来吃去,母亲的病全好了,也能下地干活了。

孩子认识了这种药草,却不知它的名字。后来,为了不忘母亲得过这种药草的好处,就管它叫“益母草”了。

【 牛 膝 】━━【 小故事 】

有位河南郎中跑到安徽来卖药行医,日子一长,人熟地熟了,也就定居在这里了。河南郎中是个光棍汉,无妻无子,孤身一人,只是收了几个徒弟。他认识一种药草,经过泡制可以强筋骨、补肝肾。郎中靠它不知治好了多少气虚血亏的痨伤病人。郎中心想,应该把这秘方传给谁呢?从大面上看,几个徒弟都不错,但是知人知面不知心,真要把这秘方传给一个心地善良的好徒弟,还得试一试。于是他就对徒弟们说:“我如今年老

编辑推荐:

执业医师培训https://www.thea.cn/wx1960/

医师培训https://kaoshi.china.com/yishi/wangxiao/

执业医师培训哪个好https://www.thea.cn/wx1960/

课程 文章 问答 资讯 评论 百科

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