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西综考研病理学复习笔记:静脉性充血

来源:新东方在线

发布时间:2016-03-04

2017考研复习拉开序幕,考生们可结合西综病理学复习笔记进行全面的专业课复习,为以后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研

3.1充血

小白必看考研入门宝典-新东方

主讲:王江涛、董仲蠡等
课时:15

¥0查看

静脉性充血

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中,使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含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mia),或淤血(congestion)。淤血是临床常见的现象,例如右心衰竭时发生体静脉淤血,肝硬变时发生的门静脉系统淤血。

【原因】淤血根据发生原因及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身性淤血及局部性淤血两种。

1、局部性淤血主要由于局部静脉管腔变窄或阻塞引起血液回流障碍所致。

(1)静脉受压:因静脉壁薄,内压低,故管壁受压易使血流受阻。如较大的肿瘤或炎性包块、妊娠子宫、过紧的绷带或夹板等压迫静脉都能引起淤血。

(2) 静脉管腔阻塞:静脉内血栓形成可造成静脉管腔阻塞。此外“静脉泵”的功能障碍也可引起局部淤血。常见于下肢,因下肢静脉血回流需靠静脉外骨骼肌的收缩及功能完好的静脉瓣起作用。若静脉瓣因发育不全、炎症或其它原因致瓣膜闭锁不全,此时可因静脉血不能单方向顺利回流而形成淤血。

2、全身性淤血主要见于心力衰竭。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右心衰竭引起体循环淤血,“全心衰竭则可引起全身淤血。

【病理变化】 由于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扩张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故淤血的器官和组织体积增大。由于淤血区血流缓慢、缺氧,使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脱氧血红蛋白增多,当后者超过50g/L(5g%)时,指(趾)端、口唇等处呈青紫色,称为紫绀(cyanosis)。淤血区缺氧,使组织代谢率降低,产热减少;又因血管扩张,使散热过多,故体表淤血处温度降低。

【后果】因静脉有丰富的吻合支,故静脉阻塞后,只有在血液不能充分地通过侧支回流时才会造成淤血。若淤血持续时间过长,可引起以下后果。

1、组织水肿或出血淤血时,毛细血管内压增高,加上毛细血管壁因缺氧而受损,故其通透性增大,于是血管内液体过多的漏至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水肿,称为淤血性水肿。这种液体的蛋白质含量低,细胞数少,称为漏出液。可见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的下肢水肿或胸腔、腹腔的积液。严重淤血时,毛细血管壁损伤重,红细胞亦可漏出,称为漏出性出血。若发生在皮肤或粘膜,可表现为瘀点或瘀斑。

2、器官实质细胞损伤油于长期淤血和缺氧,实质细胞可发生萎缩、变性甚至坏死。

3、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因长期淤血缺氧,组织中氧化不全的酸性代谢产物大量堆积,可刺激局部纤维组织增生,使器官变硬,称为淤血性硬变。常见于肺、肝及脾的慢性淤血。

此外,淤血部位还可因缺氧和营养障碍使局部抵抗力降低,组织再生能力减弱、为其它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条件,如肺淤血易并发肺部感染。下肢淤血易并发皮肤溃疡,且伤口不易愈合。

热门推荐:

考研网校哪个好
新东方考研培训班
考研培训班
考研培训机构哪个好
考研英语网络课程
文都考研网校
北京考研培训班

课程 文章 问答 资讯 评论 百科

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