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心理学复习资料:6.2心理咨询的任务(3)

来源:环球网校

发布时间:2016-12-23


第2节 心理咨询的任务

(一)使求助者增强自知之明

环球网校心理咨询师特惠套餐

实操教学 职场赋能

5980元起查看

个人的片面经验、扭曲的社会需求以及不合理的生物需求,都可以产生片面的自我认知。使自己自觉、不自觉地对自己做出错误评估。这时,一个人就会处于“无自知不明”的状态。

常言“人贵自知之明”。“贵”的意思是说,虽然人能“自知”,但达到“明”的地步,并不容易。所以如此,盖因人的认知会受到种种局限。最大的局限是把“自我的需求”作为“自我认知”的参照系,而不是站在自我之外,使用客观标准衡量自己。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这是加强修身的途径,但是,通过这条途径能否达到自知之明呢?答案不是惟一的,而是两可的。如果使用客观的做人标准,就可以通过反省自己,进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自己;如果按自我的需要(如只考虑“自我实现”的需要)来反思自己,其后果就不是这样了。因为,按“自我实现”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思考的重点常常是“我的需要”而不是“客观的需要”,所以,遇到心理问题时,多半归因于外界阻碍个人成长,而不是“我的需要”是否合理。即便是发现了自己的弱点,也可以使用“自我接纳”的原则搪塞过去。如此,虽然在“自我接纳”的幌子下获得一时平静,但最终仍然不能达到“自知之明”和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

“自知之明”的目标,是中国文化以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方世界的修身标准,它与西方人关系不大。特别是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以及“个人至上”的文化毫无相干。

(二)协助求助者构建合理的行为模式

受不合理行为模式困扰的求助者,若想改变自己的现状,必须在心理咨询师的协助下,建立一种新的、合理的行为模式。只有按这种合理的行为模式生活,他的行动才可以变成“新的有效行为”。所谓“新”,是过去从未尝试过;所谓有效,是说这种行为可以满足他自身发展的需要,如建立友好人际关系的需要、获得知识的需要、成就感的满足,等等。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启发、鼓励和支持求助者建构“新的有效行为”,可通过公开和直截了当的形式,如明确的建议和具体的指导,也可以通过含蓄的、间接的或暗示性的方式,如使用类比、列举他人成功的事例,等等。

有时,求助者的确形成了合理的想法,可是他仍然不能行动起来。当他为此而深感苦恼时,这恰恰是协助他建立“合理有效行为模式”的最佳时机。“合理有效行为模式”是由若干具体的有效行动组成的,所以,心理咨询师应当按计划行事,逐个地协助求助者实施每个有效行动,比如,要建立合理的社会交往行为模式,必须实施以下若干有效行动:和蔼诚恳地接待他人、平心静气地与人交谈、耐心地倾听别人、真实地表达自己、人情地理解别人、善于原谅他人、名利面前善于退避、危难时刻能挺身而出、对他人无私援助、对自己恪守勤俭……等等。如此,合理的社会交往行为模式一旦形成,它的反馈信息,就可以使你坚定地相信自己有能力自律,进而确立满意的自我评价、合理的自我接纳以及在道德水平上的自我肯定。与此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社会需求,清除道德冲突,维持持久的心理平衡,并且建立了维护心理健康的良好社会支持系统。只要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鼓励求助者采取有效行为,就可使他摆脱苦恼,达到新的平衡。

解除心理问题的要害,不在于求助者能否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欲望,而在于求助者能否将合理的思想和欲望付诸行动。


编辑推荐:

环球网校心理咨询师https://www.thea.cn/wx810/

心理咨询师网校培训https://www.thea.cn/member/huanqiu/

心理咨询师三级培训https://www.thea.cn/wx810/

课程 文章 问答 资讯 评论 百科

注册/登录